第394章孔明泣血遗策(1 / 2)

大军的回归,并未给成都带来丝毫喜悦。

城门大开,迎接的却不是凯旋之师,而是一支形容枯槁、垂头丧气的败军。

百姓们从最初的翘首以盼,到听闻噩耗后的惊愕,再到如今弥漫全城的恐慌与沮丧。

军师府邸,更是愁云惨淡。

回到成都后,卸下了强撑的意志,诸葛亮彻底垮了。

高烧不退,咳喘不止,呕出的不再是鲜血,而是带着苦涩的胆汁。

整个人迅速地消瘦下去,眼窝深陷,颧骨高耸,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。

太医们进进出出,药石罔效,只能摇头叹息,说是忧愤攻心,积郁成疾,已伤及根本。

府中的侍从和官员们,大气都不敢喘一口,小心翼翼地伺候着,生怕惊扰了这位命悬一线的蜀汉擎天之柱。

消息快马加鞭,送抵永安宫。

彼时,刘备正在处理东部防务,筹划着如何稳固荆州丢失后的局面。

当八百里加急的军报,如同惊雷般呈现在他面前时,这位素来沉稳的帝王,几乎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。

北伐大败!

汉中失守!

孔明病危!

每一个字眼,都像是一柄重锤,狠狠砸在他的心上。

他捧着那份薄薄的战报,枯瘦的手指微微颤抖,纸张几乎被他捏碎。

“孔明……”

他喃喃低语,眼中是难以置信的痛楚与焦急。

他最信任的军师,那个为他、为大汉鞠躬尽瘁,几乎无所不能的孔明,竟然会倒下?

“备马!立刻!回成都!”

刘备霍然起身,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他将永安的事务紧急托付给李严等人,甚至来不及细细交代,便登上了返程的车驾。

蜀道崎岖,车马疾驰。

刘备坐在车中,心急如焚。

他掀开车帘,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山峦,只觉得归心似箭。

孔明耗费无数心血才奠定的北伐根基,一朝尽丧。

他寄予厚望的雍凉攻略,化为泡影。

甚至连他最为倚仗的股肱之臣,也因这次惨败而病入膏肓。

这一切的始作俑者,都是那个叫叶明的年轻人!

那个他曾经想要招揽,却最终成为心腹大患的“枭雄”!

悔恨、焦虑、担忧,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,让这位年过半百的帝王备受煎熬。

数日后,风尘仆仆的刘备终于抵达了成都。

他甚至顾不上更换朝服,便直奔军师府。

府门前的肃穆和压抑,让他心头一沉。

快步穿过庭院,来到诸葛亮的卧房之外,隔着门扉,他似乎都能闻到那浓重的药味。

推门而入。

卧房内光线昏暗,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沉闷。

刘备的视线,第一时间落在了病榻之上。

榻上之人,面色灰败,双目紧闭,呼吸微弱,嘴唇干裂,哪里还有半分往日羽扇纶巾、运筹帷幄的风采?

那憔悴的模样,让刘备的心脏骤然缩紧,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。

“孔明……”

刘备的声音哽咽了,他缓步上前,脚步沉重。

听到这熟悉的声音,诸葛亮费力地掀开沉重的眼皮,浑浊的视线缓缓聚焦,看清了来人。

“主……主公……”

他的声音微弱得如同蚊蚋,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。